O型圈发白(喷霜)的主要原因
(1)O型圈配方设计不当:
饱和喷出:常见于硫磺,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
迁移喷出:常见于加工助剂,迁移性防老剂.抗静电剂
生成喷出:常见于硫磺硫化体系中促进剂并用反应生成物
反应滞留:常见于**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低分子物质过量
应力喷出:常见于无机填料:如碳酸钙
(2)O型圈工艺操作不当
混炼不均造成分散不良,局部**过饱和度
炼胶温度过高,使配合剂局部过量
称量不准确(多称,少称,漏称,错称)
硫化温度过高,高分子降解造成喷霜
硫化温度过低,造成反应不完全而发生的欠硫喷霜
硫化时间不够,造成欠硫喷霜
喷洒的脱模剂或洗模水操作不当,造成橡胶表面发白现象
(3)O型圈原材料质量波动
因产地材质不同、制法不同、工艺不同、批量不同原材料有很大差别,生胶的合成工艺:聚合温度,催化剂,合成单体等的差异,引起溶解度的不同.纯度、水分、灰分、pH值、物理性能等发生变化
(4)O型圈储存条件差
温度:配合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一般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升降
时间(压力\湿度):橡胶储存时所受的压力、周围空气的湿度以及时间对配合剂的溶解度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6]。但是,如果压力较大,受压部位 橡胶中的配合剂就会形成晶核,析出于橡胶表面,形成喷霜;如果空气的湿度过大,橡胶中极性大的配合剂对生胶(非极性)的作用减弱,配合剂溶解度下降,从而 导致喷霜;储存时间越长,橡胶表面喷霜越明显,由于储存环境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并且差别较大,较易造成配合剂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喷霜。
(5)橡胶老化
橡胶老化大都导致硫化胶完整的均衡的网状结构发生破坏,从而也破坏了橡胶体系内各种配合剂与生胶分子以及配合剂之间的化学的或物理的结合,降低了配合剂在橡胶体系内的溶解度。因此,那些局部处于过饱和状态的配合剂便会从橡胶中游离析出,形成喷霜。
减震**O型圈
减震**O型圈在设计配方时,需满足下列性能要求:
1、适当的静态刚度(K)硫化胶的静态刚度即硫化胶的弹性模量。因为减震橡胶的固有频率(wo)是随刚度K变化的,当机器的质量m已知时,减震橡胶的总刚度K=mwo2
2、硫化胶具有适当的阻尼性能 减震橡胶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震源发出的振动能量,特别是阻止由于振动波产生的共振效应。
3、动态模型 按主载荷的方向分类,减震橡胶的形状有压缩型、剪切型、复合型。产品之所以具有这些形状,是为了使减震橡胶的三方向(横向、纵向、铅垂)的弹簧常数能适应广泛的要求。
橡胶的阻尼性能主要取决于橡胶的分子结构。分子链上引入侧基或加大侧基的体积,位阻增加,增加橡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橡胶的阻尼增加。在通用橡胶中,丁基橡胶和丁晴橡胶的阻尼系数较大;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乙丙橡胶的阻尼系数中等;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的阻尼系数较小。天然橡胶虽然阻尼系数较小,但其综合性能较佳,耐疲劳性好,生热低,蠕变小,与金属件粘合性能好。因此,天然橡胶仍广泛的应用于减震橡胶。减震橡胶要求耐低温时,可与顺丁橡胶并用;要求耐天候老化时,可选用氯丁橡胶;要求耐油时,可选用低丙烯晴含量的丁晴橡胶;对低温动态性能要求苛刻的减震橡胶,往往采用硅橡胶。因此,减震橡胶要求低阻尼时,用天然橡胶;当要求高阻尼时,可采用丁基橡胶。某些耐热性较好的橡胶,如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氢化丁晴橡胶、硅橡胶等,不宜用作减震橡胶。
O型密封圈材质氟胶和丁晴的区别
很多时候O型圈使用的环境都是油、酸、化学品充斥的并伴有长期的摩擦,而密封圈的作用就是为了封住中这些油脂、酸碱、化学品的泄漏并起到减震的作用,更具不同的工作环境有可以分为耐高温密封圈、耐腐蚀密封圈、高耐磨密封圈等多种叫法。其实在很多时候大家较为困惑是O型圈到底应该使用哪种材质。其实能采用材质很多,比如:天然橡胶、聚氨酯橡胶、丁晴橡胶、氟橡胶等几乎所有的材质,但是一般只是用丁晴橡胶和氟橡胶就足够使用了。
那么现在又会有疑问了,那O型密封圈材质一般使用氟橡胶和丁晴橡胶。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丁晴胶和氟胶这两种材质的O型密封圈相互配合可以满足大多数环境的密封用途,因此,这两种材质的o型圈是比较常用的。这两种材质的主要差别是氟胶耐强酸碱,氟胶耐油脂,氟胶耐高温240摄氏度(丁晴橡胶120摄氏度);而丁晴橡胶强力高、弹性好、耐磨性稍强,且耐低温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
但相对来说,氟胶比较昂贵,价格基本在丁晴胶的15倍左右。要根据使用的实际要求及成本预算等方面来考虑具体选用哪种材质,因为没有较佳的,只有较合适的。
温度的影响对O型圈可靠性的分析
通常,O 型圈由高分子材料橡胶组成,其设计与分析涉及固体力学、摩擦学、高分子材料学、热力学及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般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O型圈进行分析。O型圈通过被压缩发生大变形,从而产生应力来实现液压系统的密封。要满足O 形圈的密封性能,必须在保证满足O型圈的剪切强度的前提下,其较大接触应力至少要大于密封介质的压力。影响O型圈应力的因素很多,包括密封结构参数如压缩率、结构尺寸参数、接触面的摩擦因数和环境因素如密封介质压力、温度等。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可以分析影响因素对O型圈性能的影响.发现介质的压力越大,接触应力和Mises 应力越大;得出O型圈与轴之间的较大接触应力随着压缩率、油压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油压一定的情况下Mises 应力并不总是随压缩率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研究表明,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密封圈的初始压缩率对较大接触应力的影响较大,而密封槽槽口和槽底处倒角半径对剪切应力影响明显;
吴广平等分析了摩擦因数对剪切应力的影响,发现摩擦因数越大剪切应力越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密封系统中的密封介质的温度往往较高,而温度的提升会造成O型圈圈应力的变化,并加速O形圈的松弛,因此温度对于O型圈可靠性的影响很大。